喜歡宅的人,如何把家裝修成全世界最舒服的地方? |
日期: 2016-05-01 瀏覽次數: 162次 |
作為一個宅人,住所是放松心靈恢復能量的重要地方,怎樣把房屋裝修得舒適又溫暖就是個問題了。
試想一下,上了一天班回到溫暖的家里,看著松軟的床,柔和的燈光,是不是一天的疲憊都沒有了呢? 日本有位住宅設計師中村好文曾經在《住宅讀本》中提出一個2000概念叫做居心地,中村拿了貓貓狗狗的例子,柜子底下,圍墻角落都是“居心地”。 你們應該明白“居心地”的概念了吧?可以稱之為“發呆之處”。
那么如何在當代的住宅中實踐呢 1、有幾個條件: ①足夠私密和安靜: 可以把家中遠離客廳和公共空間,或者走廊盡頭的某個小房間給保留下來,不要給這個房間安排某一個特定的功能,保持一個曖昧的使用場景,就像日本茶室一樣??梢栽诖扒安贾弥参?,擺放上無論是你們提到的Eames那個躺椅,沙發都行。 ②營造場所的包圍感: 居心地可能更適合小尺度的房間,你得在空間上創造某種如母體的包容感。所以一來是小空間更合適,二是說當代住宅大部分不會存在我說的可以多余的房間,那么善于利用一些小飄窗,小陽臺。 目的就是為了—— 獨處+發呆?。?! 2、既然宅著,那么家的空間感受簡直太重要了。我受不了70㎡隔成三居的房子,一丁點居住的舒適性都沒。明明百來平,看過無數戶型設計還非得塞進去倆衛浴,結果一個都不舒服,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傳統住宅。 既然宅了,我就得放肆“做夢”。傳統住宅的房間結構是典型的樹狀,而這位網友希望把它拍扁,形成扁平化,表現就是: 可能兩個衛浴合并成一個大的衛生間; 可能原本一道墻隔開的”共私分明“,變成了房間中的動線的序列引導,就跟逛園子一樣; 可能每個房子被塞進去的衣柜被集中在了一起,成了衣帽間; 可能書架被放置到了走廊,不需要在狹窄的房間分一道”書房“; 目的就是—— 為了看上去寬敞??! 3.郭熙一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道盡了傳統中國園林的意境——將空間置入了平行的時間,成了一個動態的體驗。在一座房子中能夠感受到時間的流逝,簡直就是攝心養氣,而光呢,就是感受時間最好的武器。 ①如何能感受到光呢?你看百葉,格柵都是慣用的方法 曾經讀到北歐大師Poul Henningsen(設計過松果燈)在聊到住宅的燈光設計時,有過一個建議是說在大型綠植下方,放置一盞地燈,燈光透過植物縫隙,投射到墻上的點點光斑,絕妙。 ②燈光發光源越低,感受越溫馨 (這個結論,當然得忽略一下照明設計中的流明,色溫等參數限定;)這是日本的住宅設計師在聊到住宅的燈光設計時反復聊到的一個話題,論證需要太長篇幅,有機會再說,先說結論。 |